《一见(书号:12114)》蒋子龙,鲁迅 全本小说免费看

小说:一见(书号:12114) 小说:其他小说 作者:蒋子龙 简介:简介:最初的记忆和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构成了作家陈忠实的散文世界哪怕仅仅是对一条河的气息和蜿蜒的回忆,也足可以支撑起岁月的温情和悸动从1995年6月28日在雍村写下的《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在这16年间写下的最重要的散文都辑...

点击阅读全文

默认卷(ZC) 文坛一柱


在当世作家中,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著作等身”?我认识一位,他出版了46部长篇著作,每部都状如一块大砖头:《李大钊》72万字,《辛亥革命》50万字,《蒋介石和他的密友与政敌》共六部300余万字,《毛泽东与周恩来的长征》73万字……总计2000余万字。另外还创作了18部电影和长篇电视连续剧,也有近千万字。

年过八旬的党史专家逄先知多次在公开场合深有感触地说:“论及20世纪以来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柱子掌握的史料恐怕不比我们少!”他有超常的记忆力和历史驾驭能力,其视野也能超越他笔下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写《张学良》,他在占有全部有关的文档材料后,又到夏威夷跟张学良谈了六天。在创作《解放大西南》时,首次揭示“解放军追剿胡宗南集团的进军路线,竟然与当年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路线完全相同”,结局却大相径庭。历史是在重复还是颠倒?像在开玩笑,却无比残酷。还有孙中山与黄兴的关系、毛泽东与许世友在延安时期的纠结、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特科的惊险经历……或事实如谜,或过于敏感,令史家或作家头痛,躲之唯恐不及。他却“艺高人胆大”,不仅迎“难”而上,且处理得令人拍案叫绝。于是他的有些作品被评为“写出了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标领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潮流的史诗性作品,海内少有人能匹。”

这个人是谁?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王朝柱。凡熟悉他又比他年长的人多叫他“柱子”;而年纪小于他、特别是女士们则喜欢称他“柱子哥”;还有人直呼他“傻柱子”,多一个“傻”字更显得意味深长,体现出王朝柱的人气和行事做人的风格。

他如何能有这般成就?须从头说起,在他的老家献县有个天主教堂,里面有钢琴、管风琴,他常跑进去乱摸。但摸什么像什么,演奏师惊异,不赶他反称赞他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在他七八岁时由哑巴哥哥背着投奔了八路军。没人知道、连他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学会吹笛子的,便在文工团伴奏。解放后他仍不够参军年龄,部队只好又把他送回家乡。10岁时,《音乐创作》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

后来听说中央音乐学院招生,他考上了作曲系,带着一面口袋馒头开始了大学生活。有天在宿舍里正啃着长了毛的凉馒头,被院长赵讽看见,收走了他已经长毛的馒头,批给他15斤粮票和15元钱……1965年王朝柱以优异成绩毕业,但文革也开始了,首都高校有一场著名的辩论,江青、姚文元等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在座。中央音乐学院跳上台去的学生,不是高级领导干部子女,就是名人之后,一报出身就被哄了下来。

原本站在旁边看热闹的王朝柱,一时兴起就上了台,领头的造反派问他:“什么出身?”他说:“贫农。”“几代?”“从周口店时期就是!”随后便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地在台上辩论了70多分钟,中间当然会有江青的插话,以及呼喊向她致敬的口号,等等。王朝柱算是为中央音乐学院争回了面子,但下台后有人对他能跟江青对话羡慕不已,他却随口说:“太霸道了,这个人有野心!”此言一出当晚就被打成反革命,押送至天津咸水沽劳改。

他在绝境中开始大量的读哲学、读历史……或许这六年劳改对他也是一种成全。落实政策后为歌剧谱过曲,创作了也曾轰动一时的大型话剧《淮海战役》,然后就躲在香山脚下的一个地方写作。每到周末妻子、女儿去看他,临走时他会给她们发出租车费,他说这是老家的规矩,有乡亲来管吃管住,临走给买张火车票。

(2011年8月17日)

点击阅读全文